18564280928
1.一次采全高
薄及中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时,开采层瓦斯涌出量可由(6 - 16)式计算。
式(6 -16)中,K1、K2、K3、m。、M及X。的取值较复杂,详述如下:
K1与围岩岩性、围岩瓦斯含量及顶板控制方法有关,取值范围1.1~1.3。全部陷落法控制顶板,炭质组分较多的围岩,K1取1.3;局部充填法控制顶板,K1取1-2;全部充填法控制顶板,K1取1.1;砂质泥岩等致密性围岩,K1取值可偏小。
K2=1/η,η为工作面回采率。中厚煤层η=95%,故K2 =1. 05。
K3如无实测值,可用下述方法计算:
采用长壁后退式回采时,K3按式(6-17)确定:
K3=(L-2h)/L (6- 17)
五凤煤矿1601工作面为后退式回采,K3=(L一2h)/L=(170 m-2×10 m)/170 m =0. 882。
采用长壁前进式回采时,如上部相邻工作面已采,则K3 =1;上部相邻工作面未采,K3按式(6-18)计算:
表6-9巷道预排瓦斯带宽度
xc为运出矿井后煤的残存瓦斯含量,由实际测量得到。如无实测值,高变质煤瓦斯含量大于10 m3/t时,可参考表6-10选取;瓦斯含量小于10 m3/t时,按式(6-19)计算:
将以上参数代入后,得到五凤煤矿1601工作面开采时瓦斯涌出量为
表6 -10纯煤残存瓦斯含量
2.分层开采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开采层瓦斯涌出量按式(6 -20)计算: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表6 -11分层开采Kf值
3.邻近层瓦斯涌出量计算
回采工作面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可按式(6 -21)计算:
Ki值与邻近层的位置、煤层倾角、层间距离等多种因素有关。当邻近层位于冒落带中时,Ki=1。当采高小于4.5 m时,Ki值按式(6 -22)计算:
开采煤层顶底板的破坏影响范围hp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附录六的方法计算。对于0°~ 54°范围的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其上方岩体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见表6 -12;煤层倾角55°~90°的急倾斜煤层用垮落法开采时的垮落带、裂隙带高度可按表6 -13所列公式计算。
表6 -12 0°~54°范围的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其上方岩体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 m
当采高大于4.5 m时,K按式(6 -23)计算:
邻近层瓦斯排放率也可按图6-3取值。五凤煤矿1601工作面各上下邻近层基本参数见表6 -14。
表6 -13急倾斜煤层垮落带、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
图6-3邻近层瓦斯排放率与层间距的关系曲线
表6 14 1601工作面邻近层煤层参数
在采煤工作面连续推进后,回采空间的煤层底板形成“下三带”,直接邻接工作面的底板受到破坏,出现一系列沿层面和垂直于层面的断裂,使其导气能力增强,其厚度称为底板破坏深度%。底板破坏深度与开采深度、煤层厚度、煤层倾角、顶底板岩石性质和结构、采煤方法、顶板控制方法以及工作面长度等因素有关。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底板破坏深度H1一般从几米到十几米。底板最大破坏深度根据统计法,按式(6 -24)计算。底板破坏深度也可按《煤矿瓦斯抽放规范》( AQ 1027-2006)的规定取20~30 m。
H1=0.0085H+0.1665a +0. 1079L-4.3579 (6- 24)
式中H-开采深度,m;
L-工作面长度,m;
α-煤层倾角,(o)。
开采6中煤层时,顶板最大裂隙带高度为
五凤煤矿1601工作面平均开采深度150 m,煤层平均倾角9°,工作面长度170 m;将这些参数代入式(6 -23)算得底板最大破坏深度H1=16. 76 m。
各邻近层涌出瓦斯量为
6上煤:
7煤层以下的各煤层及煤线因为距6中煤的距离达到34. 35 m,已经超过计算的底板破坏深度16. 76 m,所以不会向6中煤工作面涌出瓦斯,能向1601采煤工作面涌出瓦斯的邻近层只有6上煤与7煤层。
q2 =1. 55 +0. 24 =1. 79 m3/t
1601工作面回采时,瓦斯涌出量为上述二者之和。
Q回采= qi+q2=9.35 +1, 79=11. 14 m3/t
该矿设计生产能力0. 90 Mt/a,用一个工作面保证产量,按年工作日330天计算,平均每分钟产煤1. 894 t,产瓦斯21.1 m3/min,再乘以1.3的不均匀系数,则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27. 43 m3/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