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济宁和利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服务热线

18564280928

联系我们

电话:18564280928
手机:18564280928
邮箱:admin@baidu.com
地址:山东济宁鱼台县北环路西首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第三类危险源的煤矿事故防治探索与实践

作者: 时间:2019-10-08 10:00

新安煤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境内,1978年12月筹建,1988年12月投产,原为高瓦斯矿井,2005年底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年设计和核定生产能力均为150万吨,是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力生产矿井之一。按照“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生态矿区、义煤江南”的总体发展思路,矿井实现了安全生产持续发展,先后荣获中国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全国煤炭经济研究先进单位、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河南省“五优”矿井等多项荣誉称号。现结合新安煤矿实际谈一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途径及做法。
        1  面临的形势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全国安全生产形势。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2.811下降到2010年0.749,下降了73%;重特大事故由2005年58起下降到2010年24起,下降58.6%[1],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仍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按照海因理希事故金字塔法则,每一起重特大事故背后就预示着有大量的死亡事故、不计其数伤害事故及侥幸事故[2],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2 新安煤矿2006年至2010年事故统计分析。
        2006年至2010年新安煤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23起,实现零死亡,按伤害程度划分伤亡事故85起,非伤亡事故38起;按事故性质划分,除2006年有一起因对突出灾害研究不深入而导致的掘进工作面小型煤与瓦斯压出事故外,其余的122起事故均为责任事故,即99.2%的事故均由组织管理或人行为失误引发。具体数据统计情况见表1。
        经过全矿员工的不懈努力,自2005年以来,矿井消灭了死亡事故,但从矿井实际事故调查统计情况看(表1)“零敲碎打”工伤事故却仍有发生,不但给企业、员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且严重阻碍了矿井安全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预防、控制、减少、杜绝“零敲碎打”事故的发生,是摆在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面前的又一难题。
        2  小事故频发原因剖析
        地质构造复杂、瓦斯含量高、水患威胁严重、自动化水平不能达到100%等客观因素(第一、二类危险源)固然是制约矿井安全发展的劲敌,但正如上述事故统计分析结果所揭示出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恰恰是常见的主要或本质事故原因(图1)。例如危险源风险管理不到位,职工培训走过场,未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另外,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欠佳,安全观念淡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完善和效能的发挥,即形成煤矿第三类危险源[3]。
        2.1组织管理欠佳。
        矿井规章制度及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或可操作性差,考核流于形式,无法保证制度执行效果。安全培训任务量大,职工培训简单化,达不到增强安全意识、扎实技能本领之目的。基层区队主要负责人及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重生产、轻安全,一味追求“量”变而忽视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场组织管理混乱,设备设施检修及日常维护管理达不到安全要求。主管业务部门及监管部门监管工作存在思想松、纪律松、管理松的问题,检查不及时,使违章行为不能及时得以纠正,加之一些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不愿下井或下井次数少,对多变的现场作业环境及安全状况缺乏了解,导致违章指挥。另外,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及追责没有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原因不明、责任不清,甚至部分责任者成“漏网之鱼”,加上对处理结果执行落实不力,对群众及责任者失去威慑力,造成事故教训不能切肤之痛,深入人心等等。
        2.2个人自主管理松懈。
        美国杜邦公司的一项为期10年的事故统计表明: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中,96%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只有4%是由不安全环境造成的。职工没有自主管理意识,不能准确辨识存在的危险,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不能及时发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盲目蛮干,不能以主人翁精神充当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4],对岗位作业实行高效安排、协调、处理,有意或无意识间进行了违章操作行为,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导致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教训吸取不深刻,部分单位存在“避邪”心理,对事故或教训闭口不提,导致重蹈覆辙的事故时有发生。
     2.3安全文化助力效果彰显微弱。
        近年来,煤矿大力开展了安全文化推进研究工作,但就目前开展情况看,矿井的表层和中层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到位,但推广手段的创新性、适应性不强,没有很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本质并内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和行为准则,很好指导生产实践。尤其是由于文化的“软”特性,难于测量与评价,基层生产单位对推行安全文化重视不够,仍停留在应付、空喊口号阶段,职工安全理念普遍较淡薄,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要我安全”的被动状态,遵守规章制度大多是因害怕被处罚,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
        3  本质安全的思考与对策措施
        为有效提升安全水平,消灭“零敲碎打”安全事故,矿井在不断加大装备、技术、资金等硬件投入的同时,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软”环境的建设完善,大力开展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安全文化研究与培育、营造工作,从精神理念熏陶、制度规范设计、行为激励与校正、责任落实与追究四方面入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着力提高组织与行为人在事故链中的弹性应对水平,努力消灭第三类危险源,实现矿井本质安全。
        3.1重视精神理念熏陶,全面实施人本管理。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全面融入感恩文化,培育员工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意识,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形成了以“员工感恩企业、企业关爱员工”为核心内容的安全感恩文化底蕴,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上形成新的合力。同时,按照“大学生工人化、工人知识化”“请进来、走出去”的创新培训思路,大力开展中层干部、班组长及业务骨干大中专学历班达标培训工作,全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3.2创新制度规范设计,全面开展流程管理。
        在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的同时,融入“以人为本”理念,逐步形成了以“系统无漏洞、操作无失误、安全生产高效零事故”三大终极目标,“‘PDCA’安全生产绩效持续检查评价考核”闭合管理运行模式,“组织管理有序、安全文化引领、安全培训到位、技术装备可靠、六大系统完善、安全投入充足、工程质量达标、班组建设扎实、监管监督全面、应急管理高效”为核心要素的卓越“310”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针对每项要素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操作、考核流程,实施矿井全作业过程流程化管理。
        3.3注重行为激励与校正,全面引入绩效管理。
        组织及人的行为失误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此,新安矿按照“奖勤罚懒、风险与效益共存”原则,扎实开展“安全放心”单位创建工作,同时,健全完善了以“安全质量风险抵押考核”为核心的个体安全业绩考评体系,干部职工安全诚信度与责任心得到了显著提升。另外,强力推行“两述两化”工作法,大力开展“岗位安全预想预知”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事故案例和“三违”警示教育作用,严格执行违章人员班组、区队、包保科室、安监部门安全亲情帮教制度,变革以罚代管模式,用“爱心、耐心、恒心”引导每一位职工自主提升安全技能,降低生产成本。
        3.4严肃责任落实与追究,全面推进消缺管理。
        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原则,狠抓矿、科室(区队)、班组“三级责任”落实,从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问题、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六个重点”入手,抓好对“人、物、环、管”的安全诊断与改进,增强风险防范控制能力。二是全面推进“1235”安全闭环管理工程,对照“六个重点”,坚持每周一通报上周隐患排查治理和责任追究情况、周二责任单位隐患自查自纠、周三全矿安全大检查、周五各系统定期排查工作制度,对物的不安状态以及人的不安行为实施建档闭合管理,全面截断事故链。三是抓安全目标管理,层层签订安全质量目标责任书,同时,从矿长到职工实行纵向逐级联保,班组之间以及班组员工之间实行互保,构建“3+2”联保互保体系。四是严格“安全三条高压线”、“六个就是事故”等涉险未遂事故追查分析制度,以及事故“限额警示金”制度、两个“四位一体”(职能科室、基层区队、班组、个人;队长、书记、跟班队长、值班队长)问责制与隐患责任时效追究机制,全面实施事故、重大隐患失查漏检时效追究,促进安全责任传递与有效落实。
        4  现实效果与展望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和不断探索,新安煤矿基于三类危险源的认识与防治以及大力开展人本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职工安全自律意识与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安全态度和行为正朝着自主依法依规方向发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从表1中可以看出06、07年居高不下的事故发生量,从08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拐点,并延续到2009、2010年,2011年截止5月份矿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发生事故6起,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40%,安全周期持续拉长。
        5  结论
        基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新安煤矿关于开展人因管理,全面打造以人本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无事故矿井实践工作是行之有效的降低事故多发现状的有效途径,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安全形势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报告[R],2011.2.
        [2]田水承,李英芹,邹涛等.浅析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J].陕西煤炭,2010,(2):9—10.
        [3]田水承,李红霞等.从三类危险源理论看煤矿事故的频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1-13.
        [4]彼得·德鲁克[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许是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