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1.基本情况
1)基本数据
人工井底2370m;套管规格D139. 7mm×2376m;水泥返高1650m;分注井段:2318~2324m、2329~2333m、2336~2344m。
井下结构:D73mm防腐油管+配水器Ⅲ×2312m+封ⅡY341-114×2325m+配水器Ⅱ×2330m+Y341-114封Ⅰ×2334m+配水器Ⅰ×2343m+丝堵×2363m。
2)作业目的
在上次施工中有一次冲砂返工,两次投捞不成功,一次管柱试压不合格记录。施工周期达18天。造成井组产量下降,作业费用增加。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分注,满足地质要求。
2.事故原因分析
1)冲砂返工
注水井管柱均下在射孔段以下,一般管鞋都距井底较近,冲砂不彻底,往往造成井筒悬砂下沉至口袋,在下分注管柱时,将管柱垫起。也就是完井管柱下不到位。
2)水嘴投捞失败返工
第一次:对下井油管短节,未漏过油管规,未检查出其通径不合格,造成投捞工具遇卡。
第二次:下井油管涂螺纹密封脂,方法错误。将密封脂涂在油管内螺纹上,且用量较多、不均匀,油管上扣时,将多余的密封脂挤在了油管内,堆积变硬,使得投捞工具遇阻。
3)管柱试压不合格返工
配水器、封隔器没有进行地面试压,造成配水器、封隔器连接处漏失。
3.处理措施
(1)完井管柱如图1-32所示,下完井管柱前,冲砂到井底后,必须充分洗井,将井筒内的悬浮砂彻底洗出地面。并按工序质量标准井进行复探,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图1-32 完井管柱
(2)对下井的所有管具(包括短节、变扣等)、油管挂、井口采油树、工具必须进行内通径检查,不得遗漏。
(3)下井油管涂抹螺纹密封脂,一定要涂在外螺纹端,在螺纹下端1/3扣长处涂抹均匀。切忌过量使用。
(4)配水器、封隔器等所有下井工具,下井前必须按规定试压合格。
采取以上四个有针对性的措施,成功将分注管柱下入井内,达到方案要求。
4.案例提示
(1)事故原因分析准确,处理措施针对性强,效果较好。
(2)建议在注水井段采取防砂措施。
(作者稿费要求:需要高清无水印文章的读者3元每篇,请联系客服,谢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