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1.基本情况
1)井身数据
完钻井深3108. 30m,人工井底3084. 38m,生产井段2929.8~3009. 8m,油层套管D139. 7mm×3103. 14m(内径121. 36mm).
井下管柱:电泵(100m³/d)×1998. 89m。
2)生产数据
日产液36t,含水85.1%,1个月后停产。
3)施工目的
2006年11月,测该井液面在井口,因此下100m³/d电泵生产,结果下电泵投产后,油井供液严重不足,决定转抽。
2.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经过
2007年1月24日上提原井管柱,当起出第206根油管时,管柱遇卡。悬重变化:50~200kN,活动解卡数次,解开上提又卡。下放管柱5m,放不下去。于是上提管柱0.4m时,管柱提不动,活动解卡,悬重变化:40~ 250kN,再次下放管柱下不去。
26日,活动解卡数次,最大负荷250kN,无效,且管柱放不下去。用吊车匀速上提井内电缆,同时边活动管柱,提出约80m电缆(大扁电缆断)后,解开。上提油管5根(未带出电缆卡子),当第218根油管提至7m左右时,管柱再次出现遇卡显示,活动解卡,负荷40~100kN,未开,并且管柱下不去,(现场分析认为井内存留的电缆又堆积),停止施工,研究下步措施。
28日锅炉车洗井继续活动解卡,320kN解卡未开,放不下去。小修转大修(井内有油管13根及机组,电缆约45m)。
2)原因分析
(1)上提管柱、电缆不同步,发现电缆卡子脱落后,未采取任何措施。脱落的电缆卡子与堆积的电缆混在一起,最终卡住电泵管柱。
(2)上提管柱速度过快。要求起油管及电缆速度不应超过5m/min,但作业队为提高进度,违规操作,提高了速度。
(3)该井套管壁厚为9.17 mm,内径较一般D139. 7mm套管小。
(4)经查阅井史资料证实,该井在下电泵作业前,已有4年之久未上作业,下电泵作业设计中没有采取通井或刮削工序的措施,而直接提出井内管柱后下入电泵,也是造成此次作业复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5)在这种遇卡情况下,切不可硬提管柱,应先上提电缆,同时边下放边活动管柱,缓慢将井下堆积电缆提出。
3.处理措施
(1)油管倒扣,倒出卡点以上管柱。
(2)先捞电缆。
(3)打捞卡点以下管柱。
4.案例提示
(1)对以往作业井史和井下工况等基本情况的深入掌握是保证作业成功的基础,而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事故的预见性是确保施工成功的关键。
(2)施工人员应加强对电泵井的起下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