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1.基本情况
该井于2000年3月10日转入原钻机试油,4月5日下入APR全通径测试工具+射孔枪对3698.5~3916. 5m井段进行一次射孔测试联作,共进行了9开9关的修正等时试井,结论为气层。2000年4月测试静压为73.134MPa,预测在生产压差为5MPa时的产量为2.38×107m³。4月25日试油结束后,下桥塞至3650m并注水泥塞,水泥塞灰面为3335. 0m;换装井口KQ78 -70型采油树。
2000年5月完井试油后一直关井,未投产。为了满足西气东输供气的需要,该井需钻开3335.0~3650. 0m处水泥塞和桥塞,然后下完井管柱投产,生产原射孔井段3698.5~3916. 5m,总厚度217. 5m。该井作业前的井身结构如图1-45所示。
图1-45 井身结构图
2.监督要点
(1)监督设备在防喷功能上必须满足的要求。
(2)不同规格的井段,采用相应规格的磨鞋或钻头进行钻磨。
(3)打开气层前,务必做好防喷准备工作。钻松桥塞打开超高压气层后,要关井充分循环,返出泥浆经节流管汇和泥浆气体分离器分离,循环脱气。加密检测泥浆性能,及时调整泥浆密度,循环两周后,观察是否有气侵现象,一旦发现气侵立刻采取相应措施。
(4)下完井管柱前,分别刮削套管内壁,以防大直径工具下井遇阻。
(5)根据以往的井史资料,当前泥浆密度为2.20g/cm³时,在打开桥塞后,下部井段很可能会发生井漏。因此在钻磨桥塞管柱和下追桥塞管柱中配接投入式止回阀,而没有使用箭型止回阀,以免出现井漏。
(6)高压气井发生井漏时,常伴随泥浆气侵现象,这时要采取小排量(减小漏失速度)关井循环,替出井筒内气侵泥浆,使用除气器使气侵泥浆脱气。
(7)高压气并发生井漏后,准确测定漏失速度是确定下部堵漏方案和选择堵漏材料的重要依据,应通过小排量循环观察动态漏速和停泵观察静态漏速的方法全面了解漏失情况。同时结合以往井史资料采取分级调整泥浆密度和选择合适的屏蔽暂堵材料等措施控制漏失和气侵,切实做到不漏不喷。
(8)钻具组合与套管环空间隙较小时处理井漏等复杂情况,应定期活动管柱,以免出现新的复杂情况。
3.过程监督
1)设备配套改造
考虑到XJ1000修井机设备配套的现状,需要对设备进行一定的改造升级才能满足高压高产气井作业的特殊需要。
(1)为满足安装双闸板防喷器2F235 - 70和单闸板防喷器F235 - 70组合的需要,使用6m空高的新钻台。
(2)为满足备修井泥浆250m³(密度:2. 20g/cm³,粘度:60~ 80s)和另外多备100m³密度为2. 30g/cm³的重泥浆的需要,对泥浆循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泥浆罐总容量达到450m³;泥浆循环系统配备了泥浆液位总量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溢流和井漏;为了保证快速均匀配置加重泥浆,在加重泵前配备了气动加灰装置;为了保证加重泥浆随时处于均匀备用状态,每个泥浆罐上配备了两台15kW的防爆电机搅拌机。
(3)在内防喷工具方面,除按常规配备了旋塞外,还在每趟管柱中配接了单流阀(投入式止回阀)。
(4)按照钻井配套要求,为防喷系统远控房配备了独立的压风机,在放喷管线出口处安装了自动点火装置。
2)施工简况
(1)施工准备:油套放压,不出液气,按施工设计要求对各部位进行试压。
(2)置换井筒失效泥浆:由于原井套管中死浆比较多,且性能较差,密度粘度切力均较大,导致磨鞋水眼堵死,决定先下光钻具组合替出原井中的死浆。
(3)钻塞。
①D177.8 mm套管内:下D147mm高效平底磨鞋钻磨管柱(带投入式止回阀)至3333. 39m,钻水泥塞至3382. 6m,正循环洗井,对全井筒试压20MPa,30min不降。
②D121mm套管内:下钻磨管柱(D102mm高效平底磨鞋+钻铤18根+投入式止回阀+钻杆),加压10kN,钻磨至3649. 6m,钻磨井段3382.6~3649. 6m。
(4)钻磨桥塞。
D102mm钻头钻磨管柱和桥塞。钻磨井段为3649. 60~3650. 02m,进尺0.42m;正循环洗井;起钻磨管柱检查PDC钻头磨损情况,钻头完好。
下D102mm平底磨鞋钻磨管柱至3551. 13m遇阻加钻压40kN,上提挂卡100kN,活动多次未通过;对3551. 13~ 3650. 02m井段进行划眼;钻磨桥塞,钻磨井段为3650. 02~ 3650. 14m,钻磨14h,桥塞松动,并下追1m。
下追桥塞:关井正循环泥浆,循环深度3646m,无异常显示;下追桥塞至3695. 86m(射孔顶界3698m);正循环泥浆,起钻至3354. 55m,静止观察,无异常显示;下钻至3695m,正循环洗井。
(5)测漏速。
循环下追桥塞至3900. 00m,漏失泥浆2m3;上提管柱至3898. 34m关封井器,通过泥浆气体分离器开泵正循环,打入泥浆3m³,环空不返液;正循环洗井1h,共打入2.17 g/cm³泥浆21. 6m³,漏失18 m³;地面循环调整泥浆相对密度为2. 17~2.15,4h环空灌浆漏失5.5 m³;调整泥浆相对密度至2. 15,正循环洗井1.5h,深度3898m,泵压8.5MPa,排量252 L/min,粘度57s,共打入泥浆12.5m³,返出泥浆(相对密度2. 05~2.10)6m³,出口有气泡,漏失6.5m³;正循环洗井(关封井器进泥浆气体分离器)5h,深度3898m,泵压9. 1MPa,排量258 L/min,打入相对密度2.15,粘度57s泥浆,返出泥浆相对密度2.14~2. 16,漏失10m³(其过程中进出口液面无变化,有轻微气侵现象);静止观察,不溢;循环灌泥浆5 min,泵压9.1MPa,排量240 L/s,相对密度2.1,粘度57s,漏失泥浆1.44 m³;静止观察,不溢;循环灌泥浆7 min,泵压8.8MPa,排量222 L/min,相对密度2.15,粘度57s,漏失泥浆1. 4m³;起钻至3800. 04m,1h灌液2m³;每0. 5h环空灌泥浆一次,8h环空漏失泥浆5.6m³,累计漏失泥浆52. 94m³。
(6)堵漏。
下追桥塞:地面调配相对密度2. 15屏蔽堵漏泥浆100m³,循环屏蔽堵漏泥浆,深度3949m不漏,起下追桥塞管柱。
(7)套管刮削。
下D177.8mm套管刮削器+D150mm通径规管柱,对D177. 8mm套管刮削、通井、洗井;下D121mm套管刮削器+D102mm通径规管柱,对D121mm套管刮削、通井、洗井。
(8)完井。
下完井油管柱;拆封井器,装采油树,试压;反替相对密度1. 40有机盐完井液。
4.案例提示
(1)类似重大施工项目要严格按照审批过的施工设计进行现场施工,确需调整设计内容和采取特殊措施的,必须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2)对于钻磨已射开高压、高产气层上的桥塞、水泥塞作业,要把井控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3)对于已射开的高压、高产气井,进行作业施工,必须在施工前落实各种工况下的应急预案。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要求作业队伍扎实有效做好各种工况下的应急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4)施工前,现场监督人员必须认真吃透施工设计,查阅有关井史资料,争取做到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防患未然,任何工序施工都要考虑周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从容应对。
(作者稿费要求:需要高清无水印文章的读者3元每篇,请联系客服,谢谢!在线客服:)